《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园区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引导新上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高区管委牢牢把握这一方针,将初村工业园作为工业项目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使用政策杠杆,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户。 在区域规划上,以初村镇驻地为中心,划分出产业化基地、威高工业园、初村镇驻地南组团三大项目区,三大板块日益丰满、竞相发展,筑起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资源汇集、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 12月5日中午1时许,山东海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办事员吕建龙将一辆白色福特客货两用车开到车间门口,在一名装卸工人的帮助下,按照订单要求将生产输注耗材用的O型圈、侧孔针、胶帽等配套产品装上了车。十来分钟后,这些产品就按要求送到了威高初村工业园的生产车间里。 “从海博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威高,方便得很,所以可以随时送货,有时候一天就跑三四趟。威高基本上不用大库存,货品直接从车间到车间,大家都省事。”在装运第二批货物时,吕建龙告诉记者。 2010年,威高初村工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时,由淄博润强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的山东海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过高区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将项目地址放在了威高西侧,两家企业仅一路之隔。 “我们在初村投资建厂之前,润强贸易已经和威高合作了近二十年,主要是为威高提供聚丙烯等原材料。因为一直合作得非常好,威高在初村建设工业园大大扩展了生产空间后,就建议润强从贸易公司转向实业公司,也在初村建厂,为威高进行产品配套,就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海博橡塑。”公司综合部经理尹安军向记者讲述了海博橡塑诞生的始末。 2012年5月,海博橡塑进行试生产,以优质橡胶原材料生产一次性输注器材上的活塞、注射件、橡胶帽、橡胶护套、O型圈等产品,80%以上供给威高使用。 做了邻居之后,海博橡塑就像威高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样,不管是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计划的制定、库存量的把握,两家企业都能随时进行无障碍沟通。 “门对门”服务最直接的好处是节省了库存和包装,如果两家相距比较远的话,所有的产品都必须用纸箱盛放,一个纸箱的成本就是六七元钱,而现在直接用塑料周转箱运送,可以循环重复使用,仅这一项的成本节约就十分可观。 “今年,威高集团又将侧孔针的生产放在了海博橡塑,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产品线。”尹安军指着公司院内的几处空地告诉记者,这些地方都是预留的生产区,南面将建设科研楼,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将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最近,公司又在工业园里新征了50亩地,准备增上TPE(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将于明年开建。 “如果没有初村工业园这一项目承接平台,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博橡塑。”尹安军表示,随着我市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初村工业园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海博橡塑的未来也更加值得期待。 威海三盾焊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坐落于初村镇山海路东侧,属于初村镇驻地南组团板块。一道非常普通的大门,一片略显陈旧的厂房,乍一看去并不引人瞩目。然而走进制品车间,高大的厂房内焊花飞泻、金光灼目,钢铁撞击之声不绝于耳。 “这是煤矿用的齿板,是给神华集团加工的;这是给太原钢铁做的变径管;这是给莱芜钢铁修补的溜槽”在嘈杂的厂房内,车间主任曲圣北边走边大声向记者介绍,“除了这些,鞍钢、首钢、冀东水泥等国内响当当的大企业集团都是我们公司的客户。” 之所以能够与这些声名贯耳的大企业挂上钩,得益于威海三盾公司自主研发的耐磨堆焊材料和耐磨制品具有技术含量高、工况对应性强、服役寿命长、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深受客户好评。其中高温堆焊耐磨材料及制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钢铁、冶金、水泥、煤炭、矿山、电力、航道疏浚、码头运输等领域。 “我们属于威海三盾公司的下属企业,公司总部和相应研发机构都在市里。”当记者提出要参观一下公司的研发部门时,曲圣北表示。 原来威海三盾公司采用的是集团化分工合作模式,研发任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焊接表面工程研究所和山东省耐磨堆焊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特种焊接材料、耐磨堆焊材料由威海三盾焊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经营;工业耐磨堆焊制品及设备则由威海三盾耐磨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组织生产和经营。 “我们这一经营模式,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思维,因势利导、灵活布局、分工明确,既便于研发又便于生产。”三盾公司管理部部长徐伟礼告诉记者。 在哈工大(威海)焊接表面工程研究所和山东省耐磨堆焊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强强联手下,三盾公司的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目前,三盾拥有25项国家专利,获省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0项,承担并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自主研发并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6项(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技术监督局备案企业标准7项。 “当前,公司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它具有制品和材料双重属性。”徐伟礼解释说,制品属性表现为具有高耐磨性和广泛的工况对应性;材料属性表现为可以像普通钢板一样方便地实施切割、成型和焊接工艺,现场应用灵活。 在这一先进科研成果基础上,三盾公司正在通过技术集成开发适合钢铁、矿山、水泥制品等不同工业领域的耐磨堆焊制成品,等待他们的是广阔的市场和美好的未来。 “加油、加油、加油”12月2日下午2时许,山东海博橡塑有限公司院内一片沸腾,该公司组织的冬季职工运动会开展得如火如荼。 正在激烈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决赛,炼胶车间代表队和侧孔针车间代表队进行激烈对决。今年53岁的李华健在炼胶车间代表队最前面位置,他牙关紧咬,满脸通红,双脚牢牢蹬地,身体使劲后倾,眼睛紧紧盯着绳子中间的红绸,看着它一点一点向自己的方向靠近。“胜利啦!”伴随着一阵欢呼,李华健带领炼胶车间7名队友赢得了拔河比赛的第一名。 满脸笑容的李华健从公司总经理孙强手中拿过奖品后,高高举起来向工友们展示着,像奥运冠军站在世界领奖台上那般自豪。 别看已经年过半百,但李华健身材魁梧,体格硬朗,力气和精神头儿都不输小伙子。“咱庄户人家出身,别的不说,就是有劲。虽然现在进了工厂上班,干的活也轻快,但底子还在。”李华健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运动,业余时间还经常跟工友们打篮球。 2008年,东石岭村被划入初村镇工业园内,李华健和村民们都不用种地了,每年领取一定的失地补贴,逢年过节时村里发钱发物,自来水和取暖也都有补助。闲下来的村民纷纷四处打工,李华健也在镇上的企业打零工。 随着工业园一天天发展壮大,项目也越来越多。李华健发现,村北那片原来是养猪场的坑洼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2012年,这家叫做海博橡塑的工厂建成投产,开始对外招工。李华健和许多村民纷纷报名,进厂当了工人。 “主要是这家企业很正规,离家又近。我出了家门,5分钟就走到厂子里了。”虽然回家很方便,但中午李华健一般不回家,因为可以在公司免费就餐。 对于现在的工作,李华健非常满意,“我主要在车间做模具保养,技术活,不怎么累。公司给我们买了意外伤害险,每周都组织学习,还经常搞些文化活动,对我们这些半辈子土里刨食的人来说,可不是新鲜?感觉生活过得越来越精彩了。” 除了这些,经济收入也着实让李华健满意。“在厂子里,一年工资3万来块钱,加上失地补贴和各种福利,收入也挺可观的。”他笑呵呵地说,“现在两个儿子也都在工业园的企业里上班,老伴没什么事,就专职在家看孙子,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李华健有着深刻的认识,“要不是市里在这建工业园,我们村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发展,村民也不会有像现在这样的工作条件。” 随着市域一体化逐步推进,初村工业园的项目载体功能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也让越来越多像李华健那样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进企业车间,当上了产业工人,奔向了更加多彩的幸福生活。 在2003年之前,初村镇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落后镇,仅有的几家镇办企业因管理不善找不到出路而濒临破产。 此后,两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垂青初村。2003年5月,该镇成建制划归高区管理,积极打造科技新城;2013年,该镇作为全域城市化蓝图中十大重点镇之一,以园区带动,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初村镇以强烈的使命感,找准自身定位,积极营造环境,吸纳高端项目,有效激活了区域发展活力。 加大园区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初村镇先后投资约2.83亿元,新建、改造总长90公里的道路38条(段),硬化道路面积107万平方米,架设桥梁26座,形成了以山海路、华海路和新初张路三条纵贯南北,以锦山路、驾山路、龙山路等多条连接东西的三纵多横道路网;投资2亿多元,新建成热电厂并投入使用,为百姓带来福音打造最优环境,提供最佳服务,初村日渐成为大项目争相落户的洼地。 加速产业布局,一大批高端项目前来落户。放眼望去,总投资220亿元、占地5000亩的威高医药科技工业园已投产;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扩建技改项目紧锣密鼓建设中,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园强势崛起;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等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区颇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