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出口规模累计3.08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放缓。这主要由于通胀高企、地缘冲突频繁的背景下,全球增长乏力,外需相对低迷;其次,全球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安全成为新趋势;叠加去年高基数也对出口同比读数形成压制。而从月度数据来看,出口增速于2023年7月触底,最新数据已经转正,显示出口已逐步企稳。 从行业结构上来看,电机及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是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出口品类,另外汽车近年来占比也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11月,电机及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在中国全部出口品类中占比最多,份额分别达26.4%、15.0%;汽车及零部件(5.7%)、塑料制品(3.9%)和家具(3.6%)次之。但观察近三年趋势,前两个品类的出口占比持续回落,而排名第三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份额明显上升。 从拉动率来看,机电产品和有机化学等核心品类对2023年出口拖累最为显著;而在厂商出海的大趋势下,汽车出口仍在持续升温。按照国别对各品类做进一步拆分可以发现,今年各品类对美出口多有拖累,而汽车的逆势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俄罗斯和欧洲等地区。 展望2024年,一方面部分重点行业国内厂商全球化布局加速,供应链优势和一带一路驱动下,国产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另一方面2024年H1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一,仍需等待美联储转向后逐步释放实体需求,而国际关系改善或为中国出口份额提升带来可能性。基于此,我们重点提示出口链上的结构性机会。 虽然全球产业链重构或对出口形成一定扰动,但是中国供应链的完整性和韧性具备优势,国产品牌的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2020年以来,全球产业链进入重构阶段,新冠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产业链出于安全因素考量呈现出区域化态势。但中国产业链仍然具备显著优势,在产业链韧性指数的五大指标中,中国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和创新资源仅次于美国,叠加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中国产业链发展动能强劲,有望对出口形成有力支撑。 外交关系改善助力出口回暖。2023年9月中美宣布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此后两国之间高层多次互访,同年11月,两国元首会晤,明确两国将在对话合作、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和军事执法等方面深度合作,中美关系走向阶段性缓和。随着国际关系缓和,2024年出口弹性有望释放。 从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来看,中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前二十大品类也多在全球出口中占据重要位置,2022年的平均全球出口份额达到25%,其中玩具品类的份额最高,达60%以上,其他纺织制品和家具的份额次之,也均在40%以上。而在这些中国出口主要品类中,仅车辆及其零部件、矿物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不足10%。 动态来看,2019年以来,上述中国出口前二十大品类的全球份额多呈稳定上升趋势,仅光学设备有所下滑。在前二十大品类中,2019年至2022年上行幅度前三的品类分别是玩具(8.7pct)、杂项化学品(6.6pct)、有色化学品(6.4pct),而从增长率来看,汽车品类的全球出口份额从2018年4.9%上升至2022年的9.4%,增长近乎一倍;杂项化学品的全球出口份额也累计增长超70%。 出口依存度通常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和上市公司财报两种口径计算,由于前者披露相对低频、时效性较差,我们采用后者来计算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上市公司海外营收/营业收入。但上市公司的海外营收仅在半年报和年报的附录中披露,其中在半年报中的披露率明显较低,因此2023年H1的海外出口数据仅做列示,较往年年报数据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从一级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底,出口依存度最高的行业为电子(50%),家电(36%)次之,表明这两个行业对外需存在高敏感型。其他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上的行业则包括纺服(25%)、化工(25%)、机械(20%)、汽车(19%)、轻工(19%)、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8%)、有色(18%)等。 动态来看,电子、化工、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等板块不仅是传统的出口高敏感行业,并且在近年来出口依存度持续改善。此外商贸零售、医药、传媒、石油石化等行业海外营收占比的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而交运、计算机、军工、地产等板块出口依存度则在持续下行中。 从二级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底,出口依存度前十的中信二级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板块:消费电子(67%)、元器件(49%)、半导体(40%)、其他电子零组件Ⅱ(39%),以及消费品板块:其他轻工Ⅱ(50%)、渔业(43%)、小家电Ⅱ(43%)、纺织制造(39%)和白色家电Ⅱ(37%)。此外,橡胶及制品的出口依存度也相对较高,2022年达51%。 动态来看,TMT板块:(1)消费电子、元器件、光学光电的出口依存度趋势性改善,半导体则受阻于海外封锁出现了持续回落。(2)传媒板块的文化娱乐出口依存度始终处在20%以上且持续提升。 可选消费板块:(1)家电内部出现明显分化,小家电和白电出口依存度明显提升,而黑电、厨电和照明设备则趋势性回落。(2)轻工行业中家居、文化娱乐和其他轻工的海外依存度持续改善。(3)汽车板块,商用车的海外营收占比从2021起出现了陡峭上涨;汽车零部件出口依存度维持在相对高位;乘用车的出海也相对顺利,2010年以来出口依存度持续上涨;传统的高出口敏感性的摩托车板块则在近年出现了下滑。(4)商贸零售中电商及服务于2022年出海业务取得巨大突破。 必需消费板块:(1)纺织制造受贸易战影响,19-20年海外收入占比有所回落,但此后又重回上升通道。(2)种植业出口依存度仍在高位,但是渔业近年出现了明显下滑。(3)医药行业的生物制药、其他医药医疗的出口依存度显著提升。 中游制造板块:(1)新能源板块中的电源设备、新能源动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海外依存度均趋势性走高,这与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全球优势密不可分;(2)机械行业中工程机械、通用设备的出海相对顺利,而专用设备的海外依存度改善幅度则相对平缓。 上游资源板块:化工和有色板块的子领域出海均相对顺利;而钢铁板块子领域自2022年起出口依存度有了明显改善。 2023年上市公司全球化布局提速,出海势头正盛。除了通过海外营收的角度来观察上市公司出海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梳理海外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公告来把握出口链线索。由于东南亚(按照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五国统计)、印度、墨西哥是这一轮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关键地区,因此我们重点对这三大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梳理。2010年以来出海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的上市公司趋势性提升。虽然2020-2021年疫情短暂拖累了出海速度,但是随着疫情影响消退,2023年出海公司数量来到历史峰值,显示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势头强劲。 从一级行业来看,2010年以来电子行业出海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的数量最多,达60个;机械(50个)和化工(37个)行业次之,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轻工出海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的数量也在20个以上。动态来看,2023年电子、机械、化工、汽车等行业加速进行全球化布局,电子行业单年度出海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数量达到27个,后三个行业则在7个及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