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今天,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河南造纸引领全国速度。从最初的每分钟360米,到如今的每分钟1500米,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造纸行业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并将自主研发的技术“反出口”。 阅读提示将近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今天,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河南造纸引领全国速度。从最初的每分钟360米,到如今的每分钟1500米,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造纸行业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并将自主研发的技术“反出口”。 武陟县的河南江河纸业,前身是武陟县红麻造纸厂。由于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的红麻厂,到最后竟生产不出一张纸。2002年7月,教授级高工姜丰伟接手原红麻造纸厂,组建江河纸业公司,转型生产无碳复写纸、热敏纸、离型纸等高档特种文化纸。 当时,厂里的造纸设备,还是原有的进口俄罗斯的造纸设备。“还有德国的软压光机、法国的涂料设备、芬兰的上浆系统。”江河纸业一位负责人说,由于各种零件设备涉及多个国家,他们戏称为“八国联军”设备。该造纸设备效率很低,宽幅为2640毫米的纸机设计车速(造纸速度),仅为每分钟360米。 由于设备调试原因,造纸设备始终没法正常开机运行。为此,造纸厂技术人员全员上马,对这个“老爷车”设备进行改造。经过长时间的科技攻关,这台造纸设备“焕发青春”,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分钟800米,单台纸机器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5万吨提高到4万吨。 原来出口该设备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得知这一新闻后,先后三次来武陟县探听虚实。“到了2007年,他们终于按捺不住,提出得到这个提高效率技术的想法。”他说,双方经过多次谈判,江河纸业将2640纸机的几项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以700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俄罗斯人。 记者了解到,焦作造纸装备与造纸产业起步较早,曾是焦作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有100多家小造纸企业,因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低而被淘汰。焦作市政府部门和造纸行业,通过引进人才、自主创新,逐渐实现转型。 随着年产20万吨、30万吨的大型造纸项目纷纷上马,高附加值纸种的出现,焦作造纸产品单一的局面被改写。目前,焦作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型号最全的造纸装备及配件交易集散地,是国内四大造纸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造纸设备中最核心的是流浆箱,它决定着一张纸的均匀度和平整性。”江河纸业造纸部经理李志阳说,他们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对流浆箱的改造也一直在升级。车速越高,每分钟1200米是一个分水岭,国内很少有企业能突破这一瓶颈。 从最初的每分钟800米,到每分钟1000米,再到2009年的每分钟1200米。通过自主研发,他们不断刷新着国内造纸机械的速度纪录,在国际上也跻身先进行列。2012年底,当年的中国造纸业10项要闻出炉,“纸机幅宽5790毫米,运行车速1200米/分钟~1500米/分钟”的创新成果成功入选,成为国产最宽幅高速造纸机。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并出口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企业一位负责人说。 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丰伟说,企业在没有雄厚资本的前提下,只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下功夫。而通过技术创新寻找单位产品成本最低平衡点,是必由之路。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企业科技创新,更关键的是能把自主创新成果商业化,成立集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工程、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将自主知识产权予以转化。 目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指造纸设备公司已经成立。今年6月30日,俄罗斯色楞格纸厂代表来到武陟,对大指在纸机改造方面的实力和经验进行实地考察后,当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邀请工程技术人员远赴俄罗斯现场测绘和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为技术改造具体细节做好准备。 “这也是未来造纸业的一个发展出路。”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造纸市场已结束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部分产品进入产能过剩期。国内造纸设备已具有国际竞争力,造纸企业可考虑走出国门,到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工厂,将自主研发的技术,转化成科技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