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2:28:42新闻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在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常年领跑各类榜单的昆山、江阴、常熟等县级市,都有自己的大学。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近5年间,先后有6所高校在苏锡常落子,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这些高校启用后,都根据地方产业特色设置学科专业,产学互动频繁。对此,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认为,高校入局县域,在给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带来正向助力的同时,也将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公开消息显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已基本建设完成,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这是县级市江阴的第二所高校,也是最近这5年来,第6所落子苏锡常县域的本科院校。
2022年,位于苏州太仓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投用。同样在这一年,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学院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再往前数,2012年,昆山市官宣将创办昆山杜克大学。次年9月,这所由美国杜克大学与中国武汉大合创办的高校正式获批设立。
2005年,江苏科技大学与张家港市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创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一年前,创建于1958年的常熟理工学院也顺利获批升本。
截至目前,苏锡常已有近10所办在县域的本科院校。其中不乏南航、南理工、河海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大学落子小县城,听起来像是“大家闺秀嫁入寒门”。事实上,苏锡常的县一点也不小。在今年初公开的数据中,“中国最强县”昆山以5140.6亿元登顶全国GDP千亿县榜单,“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则以4960.5亿元暂居第二,剩下的苏锡常县级市也都入席“千亿县俱乐部”。
去年,苏锡常7个县级市全员上榜《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名单》,除溧阳排名28外,剩下的都在前十。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依次排前四,太仓和宜兴也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九位。而在高校与苏南各县级市频繁联姻的这几年,在以经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各种排行榜上,苏锡常这几个县级市同样常年霸榜,昆山市更是以绝对的优势连年领跑。
“高校是否布局在县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的‘能力’——地方要有资金、产业等资源支撑。”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认为,高校与县域的“联姻”,不仅只看中地方的经济实力。大学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产业和社会。上述经济强县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产业,高校落户到这里能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
以宜兴为例,环保科技、材料、陶瓷和精细化工是这个县级市的优势产业,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学院最先开设的材料、环境、设计等专业与这些优势产业密切相关。近两年间,学校先后与地方达成科技合作项目90项。
船舶、海洋是江苏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而张家港市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和知名钢铁企业,双方“牵手”后,同样实现了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有机互动。在建的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也官宣将主动契合江阴经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围绕智能装备类、电子信息类、创意设计等产业,进行学科及专业布局。
一组数据显示,常熟理工学院每年超20%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创业。伴随着当地发力声学产业、启动建设“苏州·中国声谷”,该校专门增设声学专业,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更是获评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县域是发展经济的一线,高校下沉县域后,肯定会带来更贴近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给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带来加速效应。”徐天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产、学互动中,企业里的学者型高管非常乐意尽到社会责任,走进高校课堂,分享知识、经验,助力高校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比如,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启用后,即着手构建知名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与远景能源集团等8家单位签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并主动提出大学资源向企业人才开放,企业的高端人才,高校可以聘为企业老师、兼职硕博导。
在苏锡常三市,高校、科研机构与县域的互动方式不止于携手办学。近几年来,各种以高校命名的产业研究院相继诞生。
在常州,县级市溧阳自布局新能源产业开始,几乎同步启动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产学研共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相继落地,孵化和吸引超60家科创企业,包括3家潜在独角兽和9家瞪羚企业。依托创新平台和科学装置,人才和企业将创新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同样在常州,金坛区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2022年,经过多次谈判,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落户金坛。此后,该研究所参与了合成生物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制定,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届委员会秘书处也设置在这里,这是我国首次通过标委会形式开展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建设。在此引领下,金坛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已吸引研发团队近千人,拥有规上企业近30家,一个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之城正在酝酿。次年,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落户新北区。
两个研究院的落地,成为常州在合成生物产业领先一步的关键所在。目前,常州在建的合成生物产业项目已超过20个,总投资额突破100亿元。而在当地制定的发展目标中,到2027年,合成生物产业的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正成长为“新能源”产业之后的新一轮风口。
“研究院能不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县域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徐天舒认为,在苏锡常县域,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早已遇到了瓶颈,确实需要靠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来引领带动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研究院确实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催化县域经济向全新的产业领域迈进、转型。
联系人:王经理
手 机:15069366883
Q Q:798574662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