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5069366823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

发布时间:2024-11-24 12:03:29新闻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于锋, 杨盛超, 彭邦华, , 但建明. 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运用——以陶瓷的制备为例. 化工高等教育, 2022, 39(2): 106-112.

  摘要:“课堂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三全育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陶瓷的制备为例探讨了“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堂思政”建设中的运用。首先,通过温故知新,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对应的知识点;继而借助陶瓷制备过程中故事、图片、视频等实施“情景再现”,使学生们置身于对应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们感受民族自豪感、工程化的内涵、团队分工合作的魅力和前沿引领技术,激励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统更加明朗清晰,思政元素更加深入人心。

  “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战略目标和构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1, 2如何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可以说课程思政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尤为重要。3, 4

  近年来,教学工作者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例如,王巧玲等5利用“混合式教(导)+学”的模式把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科普等思想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解剖学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优化了人才培养过程。魏明等6通过思维导图法搭建了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桥梁,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起到了优异的育人效果。王芳等7在对分课堂(PAD)的模式下探讨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途径,发现对分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觉内化和吸收,强国意识,创新严谨的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被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张立勇等8指出了案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案例特点、使用条件、选用原则和实施要点,取得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与不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相互融合,起到三全育人的效果。

  本文以陶瓷的制备为例探讨了“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运用。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对应的基本知识点。其次,借助故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再现陶瓷生产情景,实施“情景再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感情,主动来感知陶瓷的制备过程。9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工程化的内涵、团队分工合作的魅力和前沿引领技术。学生们不仅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对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传承和发展。最后,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让学生们思考、分析和回味所学过的课堂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图,使知识框架更加明朗清晰,思政元素更加深入人心。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们“温故知新”,回忆原来学过的并且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出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基础知识有个大概了解。首先,学生自主回忆。让学生们回忆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水泥的制备工艺,让学生们思考陶瓷是怎么制备的,它的制备工艺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探讨陶瓷的制备工艺步骤。并引导学生们提出陶瓷的制备工艺,例如,陶瓷的制备工艺基本包括原料、破碎、成型、烧成四大步骤。其次,阐明教学目标。指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第三,列出基础知识点。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探讨,梳理出陶瓷制备工艺中的基础知识点,由陶瓷的制备工艺中的关键知识点,粘土类原料、原料破碎与粉体制备、成型工艺、高温热处理与冷却等。第四,明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基础知识点。接下来,通过“情景再现”的实施,以故事性强的典型情景和事例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情景再现的实施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感受、想象和表达来了解陶瓷的制备过程。首先,准备情景再现的脚本。以稿件的文字为依据,优化脚本,通过讲授,让学生们感觉稿件中的情景,并在脑海中浮现出连续的画面。其次,选择合适的图片和视频。根据情景再现的脚本,选择合适的图片和视频,使相应的知识点实现信息可视化,辅助学生们理解和感知相应的情景。第三,提供相应的思考问题。针对情景提出几条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们在情境中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感情,主动来感知陶瓷的制备过程,让相关的知识点变得有温度。

  瓷器是用粘土类材料烧制而成,在人们的日常生话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最早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制瓷技术已经高度完善。在江西昌江之南的昌南镇(现名:景德镇)有一个小山村名叫高岭村,产自高岭村的土叫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原料的粘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结性,高耐火度和稳定性的化学性能。高岭土的选用使昌南镇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与陶器有明显的区别。景德镇的瓷器从宋始逐渐强大,到元代景德镇已经逐渐成了制瓷中心。

  通过丝绸之路,瓷器传到了欧洲各地(图3a)。欧洲为惊叹,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精美神奇的瓷器。1717年欧洲的萨克森王国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用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换取了普鲁士王国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国瓷器,震惊了整个欧洲。全欧洲都知道这是来自“昌南镇”的瓷器。于是,带有南方方言“changnan”的传到欧洲,就变成了“china”。虽然昌南镇在北宋景德年间改名为景德镇,但是“china”这个单词却一直流传并使用至今。

  在当时的欧洲,瓷器的价值与黄金不相上下,被称为“白色的黄金”,成为了欧洲的奢侈品代表,大家梦寐以求的对象。1698年,法国传教士昂特柯莱(中文名:殷弘绪)来到了中国,在景德镇研究陶瓷的制作技艺,终于发现了中国瓷器的“秘密”。1712年,他在《中国瓷器的制造》一书中正式向欧洲介绍了高岭土,于是拉丁文“Kaoling”传遍了整个欧洲。从此,欧洲各国的制瓷技术开始发展起来,对全世界的瓷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高岭村考察后,将“Kaoling”修改为“Kaolin”,这个名字便成为目前世界通用的制瓷原料专用矿物名称。

  西汉时期中国的工匠发明了水碓(图4a),在陶瓷的制备过程中,将水碓建在昌江之南的瓷都景德镇,用来代替人工劳动完成生产作业,用于原料的粉碎。这便是陶瓷制备工艺中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工业化雏形。

  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欧洲在十一世纪制作了水力锻锤。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图4b),工业生产活动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化。1782年,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开始蒸汽机应用到瓷器生产过程中,机器的运用使得大规模的陶瓷生产成为了现实,带来了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逐渐在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

  在景德镇市珠山大桥两侧的护栏墩上有60座景德镇72道制瓷工序青铜群雕,人物造型和道具以明代时期为准,72道工序被分成采矿加工、坯釉料制备、手工成型、釉上彩绘、雕镶工艺、青花工艺、施釉工艺、满窑、烧窑、选瓷包装等10个大类。这组群雕展示了陶瓷制备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形成了早期的流水线。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这样描述了绘制青花瓷器的分工情况:“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图5a)”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用于批量生产瓷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后来,这种方式逐渐发展为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就是流水线年,英国的韦奇伍德建立了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采用了该流水线的理念,每道陶瓷生产工序由专人完成,按照固定的工作节奏,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后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利用该流水线的理念用于批量生产汽车,大大提升了汽车的生产效率。目前,全世界的企业大多采用流水线b中展示的就是二十八道手机组装工序中的“拧天线螺丝”的一道工序,员工们通过分工合作,最后完成组装好一部完整的手机。

  瓷器需要高温热处理才能烧成,先将各种瓷坯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图6a)。10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发明了匣钵,这种匣钵大多用耐火泥烧制而成,具有标准的几种规格,这就是陶瓷制备工艺中的“标准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装烧量,大大提高了烧制瓷器的数量。而且,采用匣钵进行烧制,还可以避免烧制过程中瓷坯之间的粘结现象,保证了烧制瓷器的质量。不仅如此,采用匣钵便于进行搬运、装卸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经常搬运、装卸货物的运输业的发展,匣钵逐渐演变成了集装箱(图6b)。可以说这种标准化的思想对集装箱货物运输影响巨大。1961年,国际上成立了标准化组织ISO/TC104技术委员会,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目前,集装箱的国际标准为第1系列共13种。这种标准化的思想,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课程思政是一堂课的灵魂,没有课程思政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实现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并行,形成协同效应,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首先,在内容上,课程思政内容要与知识点“一脉相承”。要紧紧围绕知识点,围绕同一个主题,引出合适的思政内容,教师能够顺其自然地引出课程思政的内容,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消化吸收。切记偏离主线,牵强附会,强硬地将思政内容与知识点产生联系。其次,在形式上,课程思政内容要与知识点“门当户对”。要将课程思政与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类,例如,科学精神、哲学思想、红色文化、名人轶事、政策法规等。不断挖掘与知识点匹配的课程思政元素,让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两厢情愿”地融合在一起。第三,在教学法上,课程思政内容要与知识点“比翼双飞”。教无定法,不同的课堂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陶瓷制备工艺的讲解过程中,我们采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生动鲜活自然亲切,让学生们即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达到了比翼双飞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陶瓷的制备过程,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如图3所示,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传播到了欧洲各地,打开了中国通往西方的贸易大门,写下了中国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11当今,我国已经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借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合作中赫赫有名的“中国方案”,不仅体现了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而且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需求,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融合。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一带一路”,都体现了我国有信心、有能力走向世界和融入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水碓体现着浓浓的工匠精神,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凭着工匠精神,中国古代在工程领域创造和发明了众多的新鲜事物,例如青铜弩机、齿轮、活塞式风箱、翻车、龙骨水车、风扇车、独轮车、水排等,这些发明不仅创造了古代文明,也成为了今天许多领域的技术基础。如今,工匠精神已经传承至今,在长期实践。


上一篇:陶瓷制作工艺流程有哪些?
下一篇:古陶瓷鉴赏的常见物理小知识再谈

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脱硫搅拌器 耐磨陶瓷管道 耐磨陶瓷管道 电动干油泵 异型铸钢齿轮 铸钢齿轮 窑炉脱硫脱硝 陶瓷纤维板 压力管道安装 建筑架杆 分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