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5069366823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杏彩体育:传统民用手工陶瓷制作技艺的“守艺人”

发布时间:2024-11-24 12:37:30新闻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312国道88公里处,有着百年传承非遗传统民用手工陶瓷制作技艺的牛喜亮、牛金鹿父子,守着家中的3座火窑,凭着制陶烧陶手艺,每年烧制和销售近万件馕坑陶瓷内胆、陶缸、陶盆、陶罐等各类陶瓷产品。虽说“土里来火里去”很辛苦,但正是牛喜亮和牛金鹿父子的坚守,让这火与土的历史文化遗存,留在了呼河大地。

  “哎,你不要在那净打一个地方,那样就破掉了,对,两个手同时。坯子不能这样,要撵着走,对,两个手必须同时用力。”

  6月6日上午,在牛喜亮的陶瓷厂修坯工坊内,牛喜亮正在手把手的教儿子牛金鹿将陶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今年55岁的牛喜亮祖籍河南许昌。许昌市是“中国钧瓷之都”,所产钧瓷举世闻名。牛喜亮的祖父、父亲、叔叔都是制陶艺人。受到祖父和父辈们的影响,牛喜亮耳濡目染,从小便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牛喜亮来到新疆后与叔叔开办了陶瓷厂,后于2000年辗转来到五工台镇扎根,靠着烧制陶器,牛喜亮养活了一家人,并一步步走向小康,年收入25万元以上。牛喜亮说,“最开始是一个小窑炉,我们两口子就干,现在慢慢逐步发展成为3个窑炉,一个月可以出1500件陶瓷产品。”

  牛喜亮家制作的陶瓷品具有透气性好、不洇水、耐盐碱等特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陶瓷制品在农村很受欢迎,盛水、装粮食、腌菜用的都是它。为了发扬并传承制陶烧陶这门技艺,近些年,牛喜亮开始教儿子牛金鹿这门手艺。在牛喜亮与儿子及工人师傅们的不断研究改良下,他们发明了土陶馕坑内胆,深受打馕群众和餐饮企业的喜爱,今年牛氏陶瓷接到的订单就达到3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疆各地,销量全疆第一。“我们根据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研发了馕坑内胆,以前他们用的是羊毛、草、泥巴糊的,容易掉土,现在我们这个馕坑陶瓷做的内胆,既干净又卫生,用它烤的馕坑肉有独特的味道。”牛喜亮告诉记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塑料、不锈钢等用品的出现,很多陶瓷艺人纷纷改行,在牛喜亮的坚守下,他的3座土窑炉成了新疆的“独一份”,技艺的传承发扬也成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原动力。牛喜亮说,“我们的制陶手艺从我祖父、父辈传到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失传,到我手里说啥都不能失传。现在,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我全部的手艺传给我儿子,希望在他手上发扬光大。”

  从小耳濡目染,加之父亲手把手地教,牛金鹿已开始逐步掌握淘泥、摞泥、拉坯、成形、修坯、上釉、烧窑、成陶等技术。牛金鹿:“从祖辈传承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我小时候看着父亲烧制与制作的时候,从好奇到喜欢到了解,经过不断的学习,开始慢慢上手,到现在开始,我已经完全一个人可以独立烧制。”

  牛金鹿说,他大学毕业回来专门学习制陶烧陶的这两年,也曾迷茫过、动摇过,想过放弃,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流过汗水,也流过泪,在中途也想过放弃,想想自己是新疆唯一一家生产陶瓷馕坑内胆的厂家,我自己也感到骄傲,也感到自豪,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与钻研,牛家父子的付出有了回报。今年4月,他们的“传统民用手工陶瓷制作技艺”被列入了呼图壁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已申报昌吉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牛金鹿:“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文化的传承中也有不断的创新。我想通过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生产与制作陶瓷馕坑内胆,让更多人了解陶瓷制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一起,把这个陶瓷文化和制作方式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上一篇:双11微蒸烤箱选购指南 一文教会你
下一篇:陕西省宝鸡市市场监管局公布陶瓷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脱硫搅拌器 耐磨陶瓷管道 耐磨陶瓷管道 电动干油泵 异型铸钢齿轮 铸钢齿轮 窑炉脱硫脱硝 陶瓷纤维板 压力管道安装 建筑架杆 分割器